3.藿香 夏天了给大家来点避暑的
东汉《异物志》中提到:“藿香交趾有之”,三国时期《吴时外国传》记载“都昆在扶南南三千余里,出藿香”,晋代嵇含《南方草木状》提到“出交趾、九真、武平、兴古诸地,吏民自种之”,这些资料说明我国最早的藿香是从东南亚各国传入,主要在我国南方种植。 北宋绍圣年间,苏轼被贬惠州,岭南湿热瘴气弥漫,他常觉头重身困、食欲不振。某日,当地老农见他满面倦容,笑道:“学士莫愁,取藿香叶煮水,佐以白芷,饮后必畅快。”苏轼一试,果然胸膈开郁,神清气爽,挥笔写下“藿香白芷煎,一啜祛烦襟”之句。
藿香味辛,性温,归脾、胃、肺经。主要用于肠胃脆弱,消化不良,暑湿乏力,晕车晕船等。
【苍兰息夜香】出自《陈氏香谱》健脾祛湿,理气和中: 苍术6g, 佩兰3g,檀香6g,酸枣仁3g,茯苓5g,柏子仁2g,藿香4g,白术1g 【清远香】出自《香乘》和胃理气, 温中散寒,提神醒脑。 甘松5g, 茅香3g,玄参3g,藿香1.5给,白芷1.5g,零陵香3g, 柏木0.25g,降真香3g,香附子5g 【藿香正气散】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解表化湿,理气和中。藿大腹皮、白芷、紫苏、茯苓(去皮)各一两,半夏曲、白术、陈皮(去白)、厚朴(去粗皮,姜汁炙)、苦桔梗各二两,藿香三两,甘草二两半。上为细末,每服二钱(6g),水一盏,姜三片,枣一枚,同煎至七分,热服。如欲出汗,衣被盖,再煎并服 【藿香佩兰方】藿香、佩兰、石菖蒲各12g,细辛6g。对鼻炎有帮助 《本草纲目》附方: 1.升降诸气: 藿香一两,超过的香附五两,研为末,每次用白汤点服一钱。 2.霍乱吐泻:用藿香叶、陈皮各半两,水二盏,煎一盏,温服。 3.夏季吐泻:滑石炒二两,藿香二钱半,丁香五分,共研为末。每次用米汤调服一二钱。
药膳时间到! 【藿香鲫鱼】 先将处理好的鲫鱼油炸至两面呈焦黄色,捞出备用;再用少许油将葱、姜、蒜、泡椒和泡豇豆炒香。 随后放入炸好的鲫鱼、藿香、翻炒3分钟即可使用 【藿香粥】 藿香15g,粳米50g。将藿香15g洗净,放入铝锅内,加水煎5分钟,弃渣取汁待用。 再将粳米50g淘洗净,入锅内加水适量,烧沸,再用小火熬煮,煮完加入藿香汁,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