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

登录  | 立即注册

游客您好!登录后享受更多精彩

查看: 75|回复: 6

【中医】橘井泉香|草药合集!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5-7-8 22:02:1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人医学生在读,也对中医有着很浓厚的兴趣,这是一条关于草药的合集帖子,也相当于我的学习记录了!(这里是中药,西医相关的会再开一条^-^)

用于给大家的主角生个小/大/重/急病/养生hhhh
路过的大佬们如果有发现错漏之处一定要补充指正呀!
药房多为古文中的,仅供写文时参考使用!!!!治病请遵医嘱!!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1、关于茯苓
   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中提到“伤寒,汗出而渴者,五苓散主之。不渴者,茯苓甘草汤主之。”伤寒是指外感风寒引起的疾病,而“汗出而渴”是指经过发汗治疗之后,患者依然出汗,并且感到口渴,这种情况通常提示体内津液不足或者水液代谢失调,如果“不渴”则提示体内津液尚充足,但可能存在其他问题。
文中提到的两种药中,茯苓都是很重要的一种。茯苓的主要功效是渗湿利水,益脾和胃,宁心安神。主要治小便不利,水肿胀满,痰饮咳逆,呕哕,泄泻,遗精,淋浊,惊悸,健忘。味甘、淡,性平。归心经;肺经;脾经;肾经。(个人感觉吃上去没啥味道)
以下是一些古法药方
【茯苓四逆汤】:茯苓四两,人参一两,附子一枚,生用,去皮,破八片。甘草二两,炙。干姜一两半。 上五味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七合,日二服。
【五苓散】:猪苓十八铢,去皮,泽泻一两六铢, 白术十八铢,茯苓十八铢,桂枝,半两,去皮
【桂枝茯苓丸】:桂枝、茯苓、桃仁、丹皮、芍药,上五味,末之,炼蜜和丸,如兔屎大,每日食前服一丸。 活血化瘀,温经止痛
【二陈汤】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治疗痰证。半夏汤洗七次,橘红各五两,白茯苓三两,艾草(炙),一两半。㕮咀(嚼着吃),每服四钱(12g),用水一盏,生姜七片,乌梅一个,同煎六分,去滓,热服,不拘时候。
【四君子汤】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人参去芦,白术,茯苓去皮(各9g)甘草(炙)(6g),各等分。上为细末,每服二钱,水一盏,煎至七分,通口服,不拘时候;入盐少许,白汤点亦得。
六味地黄汤】:熟地黄24克,山茱萸12克,山药12克,泽泻9克,茯苓9克,牡丹皮9克。炼蜜为丸,每丸约重15克,成年人每次服1丸,每日3次,空腹时服,开水送下,或水煎服,每日1剂,分早晚2次温服。
药膳
四神糕:四物(芡实、莲子、淮山、茯苓)共90g 糯米粉50g 粘米粉50g 麦芽糖20g 水适量 红糖适量,然后揉成面团用磨具压出形状就好了,个人感觉还挺好吃的




评分

参与人数 1鲜花 +5 收起 理由
难得起意 + 5

查看全部评分

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

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:

发表于 2025-7-8 22:13:44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插入书签
我考喜欢这个!!
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7-9 08:35:05 | 显示全部楼层 |插入书签
若无令 发表于 2025-7-8 22:13
我考喜欢这个!!

hhh我真的很喜欢中医。。。要不是怕找不到工作我就学了。。。
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7-9 21:35:05 | 显示全部楼层 |插入书签
2.陈皮|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
  出自《本经》陈皮又名橘皮,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。用于治疗脾胃气滞症。
【平胃散】苍术(12g)、厚朴(9g)、陈橘皮(陈皮)(6g)、甘草(3g)。每服二钱(6g),水一中盏,加生姜二片,大枣二枚,同煎至六分,去滓,食前温服。 治疗湿滞脾胃证。阴浸不足或脾胃虚弱及孕妇不宜使用
不换金正气散】《易简方》:藿香、厚朴、苍术、陈皮、半夏、甘草等分,每服四钱,水一盏,加生姜三片,煎至六分,去滓热服。
【二陈汤】见1楼

药膳
陈皮老鸭汤 | 祛湿健脾​
配方:老鸭1只 + 陈皮 1 个 + 玉竹 10g + 莲子 10g + 红枣 3 颗 + 枸杞 5g​陈皮祛湿,老鸭滋阴,超适合春困、湿气重的宝。​鸭肉焯水、姜片爆炒,砂锅慢炖 1.5 小时非常的入味!&也是何苏叶同款

陈皮黑茶
这个我经常喝,就是陈皮+黑茶煮。非常适合胀气的时候还有吃多了的时候hhh我也不知道为啥每次我一喝就饿




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
发表于 2025-7-15 16:51:38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插入书签
没想到还有这个!!!收藏啦嘿嘿(^v^)
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7-16 19:27:14 | 显示全部楼层 |插入书签
难得起意 发表于 2025-7-15 16:51
没想到还有这个!!!收藏啦嘿嘿(^v^)

哇谢谢!
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7-17 20:35:49 | 显示全部楼层 |插入书签
3.藿香
       夏天了给大家来点避暑的
   东汉《异物志》中提到:“藿香交趾有之”,三国时期《吴时外国传》记载“都昆在扶南南三千余里,出藿香”,晋代嵇含《南方草木状》提到“出交趾、九真、武平、兴古诸地,吏民自种之”,这些资料说明我国最早的藿香是从东南亚各国传入,主要在我国南方种植。
北宋绍圣年间,苏轼被贬惠州,岭南湿热瘴气弥漫,他常觉头重身困、食欲不振。某日,当地老农见他满面倦容,笑道:“学士莫愁,取藿香叶煮水,佐以白芷,饮后必畅快。”苏轼一试,果然胸膈开郁,神清气爽,挥笔写下“藿香白芷煎,一啜祛烦襟”之句。
藿香味辛,性温,归脾、胃、肺经。主要用于肠胃脆弱,消化不良,暑湿乏力,晕车晕船等。

【苍兰息夜香】出自《陈氏香谱》健脾祛湿,理气和中: 苍术6g, 佩兰3g,檀香6g,酸枣仁3g,茯苓5g,柏子仁2g,藿香4g,白术1g
【清远香】出自《香乘》和胃理气, 温中散寒,提神醒脑。 甘松5g, 茅香3g,玄参3g,藿香1.5给,白芷1.5g,零陵香3g, 柏木0.25g,降真香3g,香附子5g
【藿香正气散】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解表化湿,理气和中。藿大腹皮、白芷、紫苏、茯苓(去皮)各一两,半夏曲、白术、陈皮(去白)、厚朴(去粗皮,姜汁炙)、苦桔梗各二两,藿香三两,甘草二两半。上为细末,每服二钱(6g),水一盏,姜三片,枣一枚,同煎至七分,热服。如欲出汗,衣被盖,再煎并服
【藿香佩兰方】藿香、佩兰、石菖蒲各12g,细辛6g。对鼻炎有帮助
《本草纲目》附方:
1.升降诸气: 藿香一两,超过的香附五两,研为末,每次用白汤点服一钱。
2.霍乱吐泻:用藿香叶、陈皮各半两,水二盏,煎一盏,温服。
3.夏季吐泻:滑石炒二两,藿香二钱半,丁香五分,共研为末。每次用米汤调服一二钱。

药膳时间到!
【藿香鲫鱼】
       先将处理好的鲫鱼油炸至两面呈焦黄色,捞出备用;再用少许油将葱、姜、蒜、泡椒和泡豇豆炒香。
随后放入炸好的鲫鱼、藿香、翻炒3分钟即可使用
【藿香粥】
       藿香15g,粳米50g。将藿香15g洗净,放入铝锅内,加水煎5分钟,弃渣取汁待用。
再将粳米50g淘洗净,入锅内加水适量,烧沸,再用小火熬煮,煮完加入藿香汁,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。

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拾糖 劰载中...

GMT+8, 2025-8-2 13:33 , Processed in 0.136670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